从跟踪并跑到引领世界 杨长风委员:看当代青年力量托起北斗希望
发布时间:2018-03-07 23:29:22
2018年春节,第五、六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在一片欢腾声中,地面8万北斗人和13亿中国人民收获了农历新年最隆重的礼物。
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接受网记者采访。
如今,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未来还要让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从跟踪、并跑再到领跑,用中国的创新技术引领世界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
为了实现领跑目标,杨长风表示,北斗卫星接下来的发展有两个关键时间节点:2020年建成全球系统,与国际上包括GPS、伽利略等几大系统同台竞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35年形成国家综合PNT(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实现室内,室外,天空,地、海的无缝连接,高精度位置服务系统,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
“高精度的应用,除了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外,还能惠及咱们千家万户,为工作生活带来一片新天地。”把整个青春扑在北斗事业的杨长风期盼着15年后的硕果丰收,也做好了再埋头苦干10年、20年,熬白头的准备。
“北斗工作需要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干北斗这一行,跨越一个台阶一般来讲都需要8到10年,这8年到10年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工作。”杨长风说,8年里,有的人可能拿不到什么国家科技奖,工作待遇也不一定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坚守初心,就是科学家的精神。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上,一篇文章记录了在第五、六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之前,北斗人接连作战千万个日夜的故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管导航卫星飞行测控的卫星指挥员王立峰说,工作十余年来从没有关过手机,“24小时待命早就已经习惯了”,从事加注工作40余年的白崑顺,双手因燃料浸染如同树皮般干枯,加入北斗团队已经19年的吴振宇,“为了一个数据的确认干几周,为了一份完美的设计文件改几十遍”,他说,“很多人都是十几年如一日,但为了梦想,大家觉得值!”
除了10年磨一剑的坚持,人才和创新是科技腾飞不可缺少的要素。杨长风欣喜地看到,在他的团队里,青年人才正在用专业和创新精神托起北斗事业的冉冉希望。
“北斗工程建设的这支队伍,大部分都是一些博士生,基本在30岁左右。现在90后也在慢慢成长过程中,尤其是我们北斗3号工程,就是靠这些年轻人撑出来的一片天。”杨长风相信,新一代中国青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将在北斗系统建设中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杨长风说,为了鼓励更多青少年从小认识北斗,了解中国航天事业,他们采取了诸多办法,如举办关于北斗的青少年活动大赛,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等。但这些活动讲座只是作为补充,杨长风表示,“润物细无声”,只有让中国的青少年从生活中切切实实感受到北斗卫星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才能让他们对北斗更感兴趣,主动深入挖掘这个领域。
“我们的这些科技成果大部分是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还没有真正的进入到千家万户。但现在已经在大量地普及和推广,当北斗技术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时,青少年会慢慢产生感性认识,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杨长风说。
当前沿科技碰撞百姓生活,科技的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据介绍,目前市面上有诸多与北斗技术结合的产品,诸如防走丢鞋子,在小孩鞋子上安装北斗芯片。当小孩穿上这种鞋子后,家长可随时精确定位孩子所在处,减少幼儿的走失,让家长省了不少心。
谈及未来北斗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杨长风表示,北斗技术将和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深度结合,融合发展,用“北斗+”的发展思路推动中国卫星导航向前迈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