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给荆楚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9-10-17 21:44:13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
安装北斗导航装置
北斗监测农机驾驶考试
北斗现代农业示范应用项目于2016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大面积试验示范,通过安装农机北斗终端,使农机具成为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形成数字化地图,探索农机自动化精准化作业,为农业管理部门、农场、合作社等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化服务,做到“轻松管、自动算、方便查”,实现了项目从装起来到用起来的转变,为军民融合项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打开了“一扇窗”。
从“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农业智能化大步走
襄阳市襄州区现代农业园区内,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正在进行播种作业。农机手打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农机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等各种信息……这样高科技的种田方式,都归功于北斗导航系统。一部手机、一个APP,足不出户便能获取农机作业相关数据,并远程操控调度农机、监测作业质量。北斗导航系统正在走进我们的农业生产生活,为广大农民带来福音。
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在农机上最早普及于欧美地区,即使引进中国后以“北斗+农机”的模式出现,也主要在黑龙江等地区率先发展。我省虽是第二批使用“北斗+农机”的地区,但自2016年实施至今却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北斗+农机”的出现正是农业蜕变的关键。“北斗+农机”的模式,其实就是让机器智能化自动运行。传统的人工驾驶农机即使是技术很高的驾驶员也很难走出标准的直线,而装上自动驾驶终端能让机器沿直线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且可以实现夜间运行。与普通农机相比,安装了北斗自动驾驶终端的农机作业效率提高1倍以上,农作物产量提高5%,还可以节省燃油费,降低人工成本。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机局局长刘长华表示:“将自动驾驶应用于农业后,农机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大大延长有效作业时间,作业精度高达±2.5厘米,提高土地利用率3-5%,大大减少中耕、收获等作业中不必要的损耗。”
北斗现代农业示范应用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初显成效。截至目前,我省已安装北斗终端数16443台套,主要安装于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和农用无人机等四类机型上。相关数据显示,已投放使用的北斗终端累计检测作业面积2300多万亩,其中检测农机深松作业570多万亩、农用无人机植保作业800多万亩,作业质量监测覆盖了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六个主要作业环节。
从“装起来”到“用起来”,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构建
我省目前拥有的20万台可开发北斗系统的农机,加快步伐推进北斗系统的建设覆盖面积,通过项目的带动可以全面提高我省的农业产值,节省成本。
自“北斗+农机”项目开发起,省农机管理部门先后在荆门、襄阳、荆州等地进行了北斗现代农业项目试点,仅2016年就安装了674台套北斗深松监测设备和30多台套农机自动驾驶设备,完成了机插秧、精量直播、土地耕整、病虫防治20余万亩,其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和可靠性好等特点受到合作社和农机手的普遍认可。
2019年6月底,我省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已基本完成,软件系统全部迁入楚天云正常运行,指挥中心大屏已在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大数据中心完成安装。目前,北斗系统平台可为省、市、县各级管理部门、合作社和农机手等提供24小时在线信息服务。农业大数据中心已经完成了项目总体设计和项目方案编制工作,其核心技术就是用北斗导航定位技术提供农业生产性大数据,让各种先进集成技术提供的大数据更好、更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
在新装备研发方面,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都是成熟的研究领域,也是我省科技优势领域,并且在农业上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领域。其中,通过卫星遥感可以获得大量农业大数据,借助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都可以实时了解气候变化和作物生长情况,以合理安排农业工作,实现增效增产。目前,我省在农业遥感、农用地理信息技术已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和专业应用,农村承包地确权到户是正在实施的应用项目之一。
从“装起来”到“用起来”,北斗现代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前行。
从“盆景”到“风景”,“北斗+5G”方兴未艾
3年的时间,湖北省“北斗+农机”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繁,一次次的突破预定目标,北斗厘米级拖拉机自动(辅助)驾驶终端实现了由直线辅助到路线规划自动转弯主动避障的功能升级;农用无人机实现了由手动遥控到航线规划自主飞行,由单一喷药到播种、施肥多种用途的功能升级;同时,在联合收割机测产、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自动驾驶等方面也实现了技术突破。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的高精度和5G的高速度结合,将极大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北斗+5G”有机融合可以提供基于“高精度定位、高精度时间、高清晰图像”的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家庭等领域提供新的服务,“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建筑监测、车辆监控、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北斗+5G”新兴战略产业前景可期。
今年是5G元年,万物互联的5G时代也是我们发展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战略机遇期,现有的农用技术和装备将加速迭代升级,智能农机将迭代为农用机器人,国家重点支持的无人自动驾驶超级拖拉机已在河南生产了第一台样机,国内第一个“无人作业示范农场”已在江苏启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我省建设的天基物联网工程——行云工程,也将在农业领域应用。
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任耀武介绍,做好“北斗+5G”农用这篇大文章是我们的新追求,“北斗+5G”是现代农业“通天入地”的数据线,大数据支持农业生产,智慧农业已走向沃野大地,农民种地不再看“老天爷脸色了”,轻松种田不再是遥远的梦!